小客体a

客体小a :欲望的“对象成因”

欲望看似要满足目的,其实是要满足小a

小a=surplus 它是一种剩余,或者说是一个缺陷,让你觉得,只要把这个缺陷去掉,就完美了。但这个完美,只是一种拟制。或者说,这个完美,必须通过这个缺陷的缝隙,才能窥视。这种张力,会产生审美。

拉康幻想公式 $◇a

$(笛卡尔式的主体)◇a(小他者/组我镜像/笛卡尔的我在)

所以拉康用这个幻想公式,实际上是要定义的是:

主体的自我认同必须是通过一个异质性的他者

而且这个他者其实是这个主体缝合之前的他自己

也就是说在意识形态缝合,或者在符号学缝合之前

所有的主体都需要进入符号学秩序

在进入符号学秩序被阉割的那一瞬间,他就丢失了他的存在的根基

它丢失那一块就是这个小客体

小a它是变成了一个world

观念论里面的主体subject 就是一个作为虚无的阿基米德点,其实并不是纯无,他有一个剩余、他总有一个剩余,康德那边的这个阿基米德点叫做先验统觉

如果有一种人就是以违背社会伦理秩序本身作为一种普遍性

那这个就是康德所谓的伦理学所没有办法

或者他的理性那个框架所没有办法去统摄的一种内在的邪恶

这种邪恶是一种纯粹的邪恶

康德是站在普遍性这边

他认为符合普遍性

什么普遍性?

就是通过先验演绎

你就可以演绎某一项行为

比如说偷窃这个行为能不能普遍化?不行

如果所有人都偷窃的话,那么财产权这个东西就不存在了

偷窃是以财产权或者私有制为前提

那你偷窃概念自己就把自己给毁掉了

所以不能偷窃

他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但是问题是康德就忽视了一点,就是所有权这个东西能不能普遍化

他没有想,对不对,没有想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反对所有权的人

以此为目的来进行偷窃的话

那么在以此为目的来进行剥夺、来反对……

既反对的这个普遍性

实际上也在反对其他人对自己私利的一个维护、特殊情况

“劫富济贫”

黑格尔维度上:这个结构就会导致癔症Hysteria

这是种崇高化的癔症

就是强行把大他者变成一个小他者

(特别是男性作家,喜欢的宏大叙事)

醒时的意识状态中睡的意识状态并没有消失而是作为背景存在

无意识把自己内在的他运行起来出bug 的那些bug 甩出来变成意识

然后让这些bug 单独去解决问题、自己单独去解决

就是给你一定的自由去解决bug、去debug

所以这个意识,你可以把它理解是这个无意识的debuger

潜意识VS意识

所以他一定说,为了解决这些不一致性

所以他要把这些东西涌现出来、涌现到一个平台里面

我们所谓的意识就是,无意识在不停的报错

报错出来的那些错误表,就是我们的意识

就是潜意识就是无意识能够正常跑的那一部分的

他能够正常跑了,没事,跑了没事

快要出问题的时候再划出来,就是我们的意识

实际上就是这道闸门(连同无意识与意识)的孔的形状就是这个小客体

形状大小限制了,什么能在你的意识中呈现,而什么东西只能存在于潜意识中

它是个双向通道

你意识察觉到

debug 结束了那些make sense 的东西

它会回到无意识的

你能感受到的事件,都是经过无意识加工过后,让你食用的成品。是被打包结构起来的。调用你的记忆,判断,感受,价值观,等等,最终打包成一个事件,让你感受到。

意思是你连处理的机会都没有,你只能被动的接受无意识处理之后的信息

一个人处理完潜意识的命令后,就会获得某种奖励机制,比如快感,然后又可以进行系统托管,让身体被潜意识接管。(如傻乐刷B站 抖音 时间快速流过)

小客体a就是刚刚能填满这个审查闸门的形状,人这时候认为,得到小客体a就会达到某种完满。

然后你就通过这个小客体的轮廓

就能感的感受到整个世界束缚你的那种内在力量的形状

这里可以参考,顺从主义(1-4-4-1)如下

形式就是符号系统

它会非常公开的会告诉大家

符号系统就背景性的那个符号性秩序

它会非常公开的告诉大家

在这个形式框架里面

这个位子本身它肯定是僵死的

或者是非常完美的

但是并入这个位置的东西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完美

就这种差异是永远存在的

它一定要拉开这个差异

也就是要拉开组成这个整体的那些部分

和那个整体为这些部分所设定的那些位置之间总要有差异

(其实就是偶尔让你骂两句体制,然后你就服从了,类似俄罗斯在野党,就是为了反对才保留你,如果一个世界,是完善的,完美的,那么他也将是停止的,因为运动就会产生不完美,一个小说中,当坏人全部死亡,主角唯一的目的就是呆坐,那是很无聊的,因为他连行善积德都不可能做到,因为世界都已经是全善的了,没有匮乏,也就没了行善的理由。)

如果没有差异的话

那这个整体如果说

就是你走我可以换另外

你走我可以换另外一个形状的

他就是说他要作为一个整体

要作为一个包含特殊性的包含一些局部小东西的

作为一个大东西的框架装里面这些东西

就是要求你不能严丝合缝的

不能够完满的符合于这个东西

如果你完美符合于这个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你恰恰反而是非常完美的是适应于这个框架的话

你反而就会让大家能够意识注意到原来这个框架不存在

原来存在的只是这些个体的人

原来存在只是这一个这个基准点

(类似机器警察,他完美的符合暴力机器的要求,但是人们会立刻意识到,他是一个异质化的他者,所以“框架”实际上就是它就会把具体的东西把这个东西本身而不是把这个东西所占的那个位置看成是一个基准点)

(原来规则没用,我们需要的是青天大老爷,是海瑞,是包拯,完美符合秩序,便可以控制秩序,成了青天大老爷的行业标准。但会被制造秩序的人妒忌,除非制造秩序的人,是最完美的符合这套秩序的,相当于“框架”被他“撑大”了)

出色的一个人事

他就是在那个位置上他非常好的作为一个人事在那边协调各种关系

然后让领导什么各方面都满意

它好到一定程度了之后

其实他对于这个管理结构是有问题的

再怎么把它换掉、再换其他的人再怎么样都不如意

这个结构本身就被这个完美人事经理,定义了知道吗

整个系统就没有办法运行起来了

所以这个系统它在一开始就一定要设定我的这个位置和我坐这个位置的人一定要有差异

一定要有那么点不足

或者有点在过头

你做得太过了

(你能力强,也可以是性格弱,领导可以从这个方向把握,如张飞与关羽。)

或者有那么点差异

这样我才能够使得大家能够相信有这么一个位置存在

(而不是,都是人做事的结果,位置是虚拟的。如果真的有完美HR人事,那么他向上,将会质疑老板的能力,因为他的完美让老板无法指出错误,如包拯的龙头铡。那么老板这个位置,其合法性,就出现了危机。让大家明白,原来位子在下的人,专业能力是比领导强的,而领导说的话,并不能在所有场域内,都是正确的。这样的人,老板不喜欢。层级结构,不能被出现的天才破坏,就像太聪明的孩子,会被送到少年班里,而不是正常升学,让他们质疑老师的权威,老师的权威,就没有正当性了,因为普通教师在某些专业学科,远不如这些少年天才。)

因为背景性的这个符号

符号秩序它永远是一个幻象

它永远是象征性的

它是想象出来

它实实在在的不存在这个东西对不对

它是大家换你想说的他怎么幻想呢

就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语言的方式

大家说

必须通过大家的这个言辞

大家的语言和大家的这个思考说

哎他太那个了

或者说他有点还不够

她必须不停地要这样不停地要再生产这种差异

不停地要再生产这种差异

这个差异是使得大家愿意进入这个框架的一个前提

是使得这个框架能够让大家汇集起来这个前提

(像李世民这种,能力远超过“世子”这个框架,只能突破框架,砸碎框架,不然只能被这一套系统碾压。只能向上一步,但是向上这一步,已经是突破原有框架了,他只能想办法做一个新框架。他通过客体小a窥视的,只有皇位了。)

就是这个最小差异它是构成性的

它是很重要的

它对于大家愿意到符号系统里面去找个位置

并且通过这些位置想象出来的这些不同的位置来定义你自己是至关重要的

(无差异,则无法显示规则必要性)

以上是顺从主义(1-4-4-1)的内容

拉康意义上:

它就是等于a=redoubled barred A

小客体就是一个大他者

就大他者上面的一个裂缝

大他者上裂缝的一个加倍

大他者不一致性的加倍

如果把他直接把他的不一致性

认同为是我的不一致性,那就会是癔症

如果把我内在的不一致性强行认同为是大他者的不一致性,这个东西就是psychic

这个东西就是癔症的反面psychic

就觉得整个世界绕着自己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