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时间性

庸人的时间观

线性的,过去、现在、未来,以现在为基准点,现在之前的就是过去,现在之后的就是未来。这个时间观实际上是空间性的,像是一种“四维空间”中的第四维,不同时空的三维空间叠加到了一起就变成了一种“四维空间”,而时间就是“第四维”;时间是第四维这种说法有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一、二维中也存在时间,而一、二维叠加上时间并不能够“升维”;但是这个时间性的“四维空间”是单向的,只能朝着一个方向移动,如果移动到了尽头,那他的“寿命”就结束了。也可以看作一种针桶式的空间,当下就是那个针桶的塞子,不断地向前推进,直到尽头,也就是“寿命”的结束。

这种时间观,首先预设了一个空间化的场域,一种“四维空间”,或者说是一种针桶式的空间,把时间空间化了,实际上时间和空间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预设了一种单向性的推力,往一个方向推动,这个推力一般是生命,把主体性往一个方向推,推向死亡。推力后面也是死亡,双重逼迫。这一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私人的生命史,而整个世界的历史就是无数的私人历史拼接到一块。整个宇宙也是如此,例如有热力学定律,商不断增加,有个热力学时间在推着,宇宙最终会“热寂”,这种拟人化的物理学思维。

康德的时间观

康德有三处提到时间观。一是先验感性论,先验直观形式有两种————时间和空间。二是先验统觉(A版),主体性。三是在先验想象力里,把未符号化的、离散的内容拼合为整体。最聪明的康德应该是 把先验直观形式和先验想象力结合为 主体的时间意识,就是先验统觉的时间,时间是同一性之源。

物自体自身是纷杂的,没有时间形式,如果有一种与主体无关的物自体,那么他是非时间的。当主体把 物自体 拼合到一起,把散漫的、未符号化的杂多 聚合为 一个整体,一个尚未表象的预处理的内容,当这个内容经过主体的直觉的时候就被把握了。近一步主体性会有一个“范畴”,把其分隔开,再向前有一个“综合”把其成为一个整体————“对象”。时间部分就是直觉之前的部分。

这是个镜子式的时间,未被时间化之前是满反射的,杂乱无章、没有同一性,当有个镜子式的主体出现————先验想象力,把满反射的光线汇聚到一个平整的面上,形成一个镜像,获得了一个共时性(对表了)。

非线性的时间性

像一面两面互照的镜子,镜子里面还有镜子的影像,套娃式的时间性。

黑格尔主义的时间性

是回溯性的时间,时间归根结底是没有时间。时间是一个差额(不仅是差异),时间有他的量。有时间是因为缺时间

在黑格尔,实体是第一的,实体在运动就是绝对精神。实体的目的是 把自己烧光,变成纯光(以太)。焚烧的火焰就是主体,主体分析、分解一切,但主体无法把一切烧光、完全分解。如果主体可以分解一切,他就能够瞬间读取、分析一切,是整个宇宙的加倍,能够肆意地切入每一个缝细,操纵整个因果链条。

黑格尔表示,与其说是主体在烧一切,不如说是实体在烧自己,主体只要什么都不作就行。过去认为主体是个胃,要分解、吸收一切,后来认识到 主体是个管道,只需要中介一切。主体让实体 在主体的位面 展现自己,实体能够自己有一个火焰自我燃烧(理智结构),主体是纯粹的否定性,绝对消极(这就是黑格尔主义,最彻底的黑格尔主义)。

为什么时间会有,因为“烧不光”,来不及烧光,需要经过主体的通道。燃烧后的灰烬就是剩余,所有普遍范畴在运行时都有剩余,实体在焚烧时是来不及的,必然有一些是未被 符号系统(绝对精神)所扬弃。这烧不透的东西与其说是灰烬 不如说是火焰,火焰和灰烬是同生的东西,要么什么都没有。剩余就是,人无条件的分析、分解能力把实体完全分解掉后 剩余的杂多 ,(灰烬同时也是燃料,烧不完的燃料),这些杂多到火焰中燃烧,生成表象,主体分解后的 杂多 永远多于表象。

符号化 总是不彻底的,为什么总是不彻底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符号化需要载体,符号化的运动 永远是由 不能被符号化的剩余 所支持的。火焰之所以能燃烧 永远是由灰烬所支撑的,火焰燃烧的唯一目的是遮蔽不可燃烧的灰烬————不可燃烧的剩余(灯下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h411k7PG/ P3黑格尔 18:00

27:40 人能够感知时间,是因为人知道漏了多少时间,人知道有多少剩余是未被符号化的。

35:30 在符号化运动受阻的过程(来不及烧),是能够被符号系统捕获的,这时是可以计时的,人还可以知道量,有多少还没被消散,人内在有这个量化结构。

39:30 总结